第(3/3)页 “同样,农业司六司署下乡里,与此一样。” “耕田署管理集体农田,耕作署管理集体耕作,耕具署管理集体农具,储粮署管理集体粮食,耕种署管理集体粮种。” “即,在集体化乡里之内,成立小农业司,形成朝堂与乡里两头管理。” 冯去疾愣神的盯着嬴城那张看起来极为稚嫩的脸庞。 难以想象。 这样的想法究竟是如何从这个少年的头脑中想出来的。 因为不可思议。 集体化农业最大的弊端。 是劳作不均和分配不均。 这是显而易见的问题。 因为在乡里之中,关系复杂一点也不必勋贵联姻关系小。 而这。 也就导致了一起劳作一起分配存在着严重的问题。 但是。 小农业司的成立,却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此类问题的出现。 说白了。 集体农业开始的前提条件,是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制度。 没有相应的制度,让里正去凭借着自己的意志来驱使劳作,自然而然的会产生亲者少劳多分,远者多劳少分的现象。 但是。 只要有与之想匹配的制度,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此类问题。 是的,最大程度。 在他看来,没有任何制度是完全符合农业的。 农业看似简单,但却又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。 “没有问题!”冯去疾非常肯定的赞同道:“私有土地的问题上,依旧存在严重的问题,正如大律令以前所说。 “闲时所有人都闲着,忙时所有人都忙着,苦守田地,一年四季就那么多粮食,这严重的浪费着劳动力,也因此,农闲之时,朝廷会征发徭役,农忙之时,徭役回家务农。” “同时呢,每个人的私心都很重,廷尉不下乡但并不代表着没有这方面的计较,在乡里问题上,产生最多的因为浇水私斗。” “尤其是浇山野之水,多是致死的私斗,此类问题在私有土地之下,没有办法解决。” “很简单的小事,处处在发生,夏季雨水多的时候,时常就有乡民半夜三更偷偷跑到渠口将别人家渠口堵了,疏通自家渠口。” “结果山野之水稍微一大,自家田地决口,不仅跑熵,还导致后面所有的田地一起决口,到头来,谁家的田地里都装不下水,可这事,谁也怪罪不了。” “再者乡里修渠这件事,堪称是整个治粟内史府最头疼的事情,没有之一。” “朝廷能做的,是如开凿郑国渠将其水引入关中平原,都姜堰引入巴蜀平原,灵渠之水引入南岭平原等等这些大型的水利。” “可这些水引入之后,还需要无数条大渠,中渠,小渠来分流,以此进入万家田地之内。” “水流冲刷而过,自有损沟渠,长时间沟渠的泥土便会被冲刷,需要时时修补,可这些事情,应该是每一个乡里应该做的事情。 可是这家推那家,那家推他家,都不愿意去,只能是县衙发布修渠令,强令修渠。” “种种问题,数不胜数。” 冯去疾顿了顿,沉吟道:“但是集体化农业,只要浇上游的地和浇下游的地没有区别,谁还半夜起来堵别人家的渠头。” “这也是为什么,老臣并未反对集体化农业的缘由,反而旁观。” “但是!” “小农业司的出现,却让老臣眼前一片大亮,惊觉之下,倍感大律令之雄才伟略。” “因为,一旦集体,便意味着全面释放劳力,不再以单户为一体,以一里为一体,大面积的耕作和大面积的收割,只会加快速度而不会降低速度。” “老臣现在反而更加的期待,天下乡里出现马台里一样情况,当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,全里建造砖瓦房!” 第(3/3)页